close

P1020290.jpg       木工家具雜誌外派記者   林亞玫報導

 

一段不算長的車程帶領我們離開滿佈高樓大廈、飄著細雨的台北都會區,直達位於林口綠樹成蔭、陽光普照的懷德居,我們滿懷期待見證一個透過實做的洗禮,讓如你我一般的上班族蛻變成實實在在的「木作人」的過程,見證學員們如何透過手作的能力,扎實地向世界表達自己。

一開始引起我們注意的是「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證書」,它說明:唯有透過自身的體驗,學習拋開既定經驗所帶來的束縛,進而超越自己的侷限,這樣學員才有資格領取證書。

入門後,大型機台坐落在房子的四個角落,記錄著學員在這間學校裏面奮鬥的點滴。正中央擺滿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木作作品,是學員們這一學期揮汗努力的成果。

沒多久陽光照進室內,就在明亮的光線下展開今日的懷德居成果展。

DSC_0016.jpg 

 

家具,是心的容器
**************************
新手學員都從製作一張小凳子開始做為入門學習,而後漸次進步到製作桌子、櫃子等中大型家具。無論入門或進階,都有不少學員懷抱「為某位家人特別製做」的心情在進行著。

有人利用老舊的琵琶琴身轉化成一張饒富動感的「黑貓桌」,分享過去當兵時在黑貓中隊服役帶來的回憶樂趣;有人為自己的姐姐製做一張餐桌,想像未來在台北公寓餐桌要能隨時折疊及收納;有人為自己的岳母製做一台打穀機,想像未來岳母將會如何喜悅地使用...。

連結日常生活的經驗,讓他們的作品產生ㄧ種獨有的親密感;不僅和別人分享,也和未來分享。

在這樣手做與思考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將記憶與情感一點一滴灌注到作品中,讓物件充滿故事,且意義恆久。

 

從體貼使用者開始
*************************
金教授的女兒需要一個琵琶練習架,並且有兩個看似簡單的要求:使用中要能架譜練習,休息中要能收藏琵琶及琴譜。女兒是如何使用該這琴架,譜的高度適當嗎?女兒練琴後所使用的指甲及弦該放何處?樣的位置恰當嗎?。設身處地進入別人的生活情境,想像所有使用上的舒適性與便利性,是所有木做工作的開始。

吳宜紋學員將家具從實用性延伸至心理層面的陪伴性,在她的作品中有著無限的想像力,更有詩一般的感性。例如一層又一層如蛋糕般疊起的小椅子,那是孩子的椅子玩伴們,孩子可以把椅子一層一層拿下來擺置,再讓自己的心愛芭比娃娃坐在最小小的小椅子上,自己坐在最大大的小椅子上,共享一個下午茶約會。而另一個作品「仙人掌衣帽架」,渾圓的造型豎立在展示桌上,讓人聯想到在沙漠艷陽下,脫下大草帽,好好喝個清涼飲料解暑的暢快感。

原來家具在實用層面外,還有另一個讓人驚喜的奇想世界。

DSC_0264.jpg  DSC_0419.jpg


發掘材質潛力
*****************
謝明達學員利用蒸氣將木頭蒸熱,再冷卻,三層木頭重覆三次相同程序後,呈現美麗的曲線,進而完成一個如女用外出包的造型燈具。包包中間的鈕扣化身為調整燈泡亮度的機關,將貼心功能融合在驚喜設計裡。


在解決問題中尋找美感
****************************
林東陽老師說這世間的木頭,從來沒有兩塊是ㄧ樣的;這裡有波紋,那裡有結,永遠有新的挑戰。鄭啟聰班長在製做一張小板凳過程中發現椅子承重力不足與坐起來不夠舒服的問題,於是嘗試利用異材結合來突破原有木材的調性。他利用繩子纏繞木頭增加其軟柔度,利用繩子搖晃感削減木頭承重力,更重要的是不忘找出具有美感的解決方式。如同阿志老師不斷叮嚀的:學習美感學習美感。


做中學
*********
前大同高中校長何耀彰挑戰製作一系列的櫃子,他利用胡桃木作骨架,松木作背版,抽屜的握把細膩地如鳳眼線條般流暢小巧,而抽屜則由小至大逐漸增加。邏輯性的思考結合熟稔的手藝,就如同何校長一上台分享木工的心得:「眼到心到不如手到,學問學問~ 就是邊學邊問!」。

周三班的班長這學期挑戰Sam Maloof Chair,並與我們分享幾個心得如:Hardline、Softline的差別;每一個工程順序會決定你作品的完整、挑選的工具會影響線條;最後要保持耐心做好收尾。有人問到如何捉到搖椅的平衡?班長回答說:在初胚時就要實驗搖晃感,每個點、每個角度去試,慢慢去調整,搖晃最久、最穩,就是抓到平衡的時候。

DSC_0387.jpg  P1020095.jpg

喬治 史德﹝George Sturt﹞曾說:木頭會將他特有的優點獻給懂得如何雕琢他的人。


突破侷限 創造張力
*************************
范厚民學員的作品最引人注目的是纖細的桌腳,木條接縫細膩猶如女人腿上絲襪,呈現精巧的作工與美麗線條。談到設計想法,他說:「我想呈現唯一、乾淨的線條,看似不穩卻有其強度。我一直畫,直到畫出我想要的線條,盡量透過一比一的比例,檢視作品」

談到木頭因氣候與溫濕度而改變,對於製作上的影響時,他回答:木頭的不可恢復性讓我強迫自己,在每一次下手都必須思考清楚。如果再有一次機會修改,我希望桌腳可以更細、桌長可以再延伸。

關於支撐力的問題,他緩緩回答:為求穩定,而加重支撐、為求穩定,而加重木頭寬度,這些都是在未嘗試前就替自己設限的方式。我想專注修改,看是否可挑戰讓家具如空氣般輕薄卻同時具有承重力,算是給自己的一個功課。

 

心與手的對話
****************
學員們說作木工時就好像在打禪修行,透過思考與手做,讓自己與整個物質世界連結起來,同時這樣反覆的自我深度對話,也把人帶入一個專注且豐富的精神世界。磨練手藝,也鍛鍊心性。

有學員分享說自己當時正在切約三公分的桌腳,切了三邊準備切第四邊時,分心跟旁邊同學聊起天來,一不注意就把第三桌腳又切第二次。桌腳整整少了六公分,一瞬間的分心使得正常版的餐桌頓時變成小孩版餐桌。性子急不得啊~,充滿無奈的切膚之痛瞬間搏得全場哄笑。

 P1020103.jpg P1020124.jpg DSC_0063.jpg DSC_0067.jpg DSC_0081.jpg P1020170.jpg

DSC_0123.jpg DSC_0137.jpg IMG_1755.jpg P1020053.jpg P1020265.jpg DSC_0287.jpg

DSC_0428.jpg DSC_0386.jpg P1020247.jpg P1020237.jpg P1020229.jpg P1020132.jpg

學員語錄

-「學習和木頭交往,她會主動來找你」
-「Cos20 度,不要偷吃步」
-「對自己要求,需求適當就好,對空間不要有侵略性」
-「一學期一椅,學習做對的事情;若錯了,就回頭重新把事情做對」
-「先磨鑿刀,本週先磨一面,下週再磨一面。刀鈍重磨,磨出人格」

 

蒲公英種子
***************
就在全球沸沸揚揚地強調創意與工藝時,林東陽老師說懷德居就像是在推行一個全民運動,越多人認識這運動、越多人參與這運動時,就能培育出優秀的運動員,進而強化一個國家的內涵。

在這裡的每一位老師和每一位懷德居的學員的關係,就像是老師們把蒲公英種子埋在每個學員身上;當蒲公英種子飛出去後開枝散葉,將會孕育更多的種子。期盼將來因木工手作而產生的深刻領悟,能逐漸內化在這片土地上。
原來物與人的關係,並非透過單純的金錢消費,而是透過手腦心眼並用的扎實手作。

 

「人因為有手而成為最有智慧的動物」"People are the most intelligent of animals because of their hands." Anaxagoras

阿那克薩哥拉(Anaxagoras,哲學史上第一位有意識劃分精神與物質差異的哲學家),Anaxagoras was a Pre-Socratic Greek philosopher. He attempted to give a scientific account of eclipses, meteors, rainbows, and the sun, Anaxagoras marked a turning-point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By the theory of minute constituents of things, and his emphasis on mechanical processes in the formation of order, he paved the way for the atomic theory.

獻給所有懷德居的學員們

更多照片請看 interwood 相簿: http://wfdadmin.pixnet.net/album/set/1622878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terw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